【人民网】 帕累托沙龙:建设温州的“国际化社区”
人民网温州6月15日电 “我们肯恩的大学生是国际化的先锋,这样类似的沙龙应该邀请我们学生参加!”近日,今年第6场帕累托·人民论坛在温州肯恩大学举行,一位肯恩大学的女学生“闯入”现场提出建议,被赞国际化教育出成果。
该场论坛围绕如何“建设温州国际化社区,助推国际化战略”展开探讨,齐聚温州本土乃至国外专家,对这段“小插曲”,专家们当即表示,要以包容的姿态接受来自各方的声音与不同的文化,才能谈真正的“国际化”。
论坛上,各方专家观点精彩碰撞,为温州实施“国际化战略”出计献策。以下是部分专家的观点摘编:
叶育登(温州市政协副秘书长):国际化在于文化、教育与人文。
温州实施“国际化战略”有优势,我们有华侨资源、口岸开放、海空大港。经济的贸易、进口转口出口贸易、进来出去的互动形成了我们国际化的支点。大家着眼于经济的国际化,实际上在于文化、教育、人文。我们现在碰到的问题是全国性的,办学层次低、特色专业少、缺乏优质的师资质量资源,监管管理和质量评估还存在一些问题。
推进中外合作教育发展需要“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一要完善规划,提高前瞻性;二要强化优势,提高竞争力;三要借力政策,强化支撑力;四要创新机制,增强能动力;五要学成联动,扩大影响力。
钱强(温州肯恩大学副校长):把丽岙作为国际化小镇的典型来打造。
办一所大学很难,办一所国际化合作的大学更难。小的方面就是整个温州国际化营造的问题,要把丽岙这个典型做起来,打造国际化小镇,要把项目铺进来。但作为政府,征地压力也很大,所以建一个国际化小镇的确很难。像肯恩这样国际化合作的大学,周围配套的环境还没有,外教的生活娱乐、子女的就学问题、公共场所英文标识等都还不能解决,没有国际化的载体,国际化人才引不来,留不住,怎么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所以我建议政府务实一些,从点点滴滴做起。
周怀中(温州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启动双语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纠错。
说到教育小镇,我们去年也在推动这一块,感到力不从心。我们只是到一些学校里找茬、纠错双语标识。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他是从顶层来设计的。上海教育局教育系统有一个语言文字委员会,他是从语委来牵头,把制度建立起来。比如说机场、铁路应该是什么样的标识,它有一整套的标识,属地政府管理,如果是瓯海的就瓯海管理。其实今年温州的国际化战略里面,这一块已经写进去了,将启动双语的系统工程,不知道效果如何,否则永远走不出来,只能继续找茬,改个别地方。
严晓鹏(温州大学国际合作学院院长):国际化要长期积累跟短期爆发相结合。
国际化首先要注意长期积累跟短期爆发相结合。我们 现在是爆发一系列的举措,但是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说一年如一日就达到某种效果。其次,国际化的经济与文化开发要并存,要相互结合。一方面现在是功利主义时代、经济理性时代,我们国际化是为了发展经济,但是不要忽视这种教育。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支撑,支撑经济走得更远、更久。第三,短期的投入是拿钱砸几个重要项目,但是长期的资源整合包括华侨、留学生资源,要学会积累与运用。
据了解,“帕累托·人民论坛”是由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和人民网温州频道联合发起,该论坛定期邀请国内外各界知名人士,就温州社会经济发展进行深入研讨。(黄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