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 对话经济学专业Imran Yousaf博士:以“科研”作底,为“育人”上色

近日,2022年ABDC期刊质量排名发布。来自温州肯恩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专业的Imran Yousaf博士荣登中国区第一名。据悉,澳大利亚商学院院长理事会(The Australian Business Deans Council,简称ABDC)期刊等级排名中的A类期刊为商科领域的顶级期刊。Yousaf博士一直致力于科学研究,相继探索了投资组合管理、行为金融学和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仅去年一年间,他就在A类期刊产出论文17篇。今年3月份,他还与其他学者合作在国际科研杂志上发表了有关新冠疫苗接种市场等方面的论文。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顾Dr. Imran Yousaf的漫漫科研路,看看他如何以“科研”作底,为“育人”上色。

关于Imran Yousaf, 博士

2020年,Imran Yousaf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的首都科技大学获得金融学博士学位。2年后,他来到温州肯恩大学成为商学院经济学专业的讲师。他拥有七年的全职教学经验,也经常在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如《能源经济学》、《国际金融市场杂志》、《机构与货币》、《国际金融分析评论》、《金融研究通讯》、《行为与实验金融杂志》、《太平洋盆地金融杂志》、《国际商业与金融研究》等期刊,同时他也在《金融创新》和《金融经济学年鉴》这两个著名的金融杂志上担任编委。

01 科研步履不停 静待成果开花

Yousaf博士在商业研究领域有着许多的成就,尤其是关于数字经济及支付变革的研究。他的研究更像是一种静待花开的过程。他表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在不同的行业里工作,这些时间看似与研究无关,但都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我对于世界和未来的理解和认识。”

Dr. Yousaf发表的论文

利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未来金融商业的精准把握,他确定了金融科技与代币市场这一潜力巨大的研究课题。金融科技指的是使用现代技术来改善金融服务并使之自动化。如今,金融科技的出现推动了全新的数字代币市场的产生,如安全和实用代币。“这个市场有许多好处,包括增加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更容易获得投资机会,以及通过区块链技术增强安全性。”Yousaf介绍说。除了金融科技,Yousaf还广泛地探索了能源、股票、房地产和债券市场。他的研究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与来自不同国家的知名学者合作,完善其研究方法,探索新的研究课题,为金融领域做出贡献。

如今,数字经济以及元宇宙等相关概念热度不减。随着越来越多的相关产业和衍生品相继诞生,曾经研究的小众市场已经转化成了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新时代代表着新的开始,金融科技的发展依旧在加速。Yousaf相信:“只要找准方向,沉下心来慢慢等待,总有花开的那一天。”

02 “教育不是单方面的箭头,而是双向沟通”

“我对教育的兴趣,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而来的。”初入大学时,Yousaf也曾因为害羞,从未向老师提出过任何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数学老师与他分享了两条建议:其一是到了大学后,要学会提问。其二是要懂得分享知识。在每天课程结束后,作为学习小组的组长,他需要辅导另外9人学习并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在采访中,他回忆道:“一开始的我只会照本宣科,重复书上的原话。”但日日的积累,次次的解答让他开始愈发熟练。到了后来,他不再需要在讲课的过程中盯着书本和笔记,也不怯于回答组内同学的提问。“正是这次契机,我认识到自己一定能成为一个老师。”Yousaf说道。

Dr. Yousaf教学在温肯

如今,Yousaf已有七年的全职教学经验。与之前的教学经历相比,Yousaf认为在温肯的教学经历尤为不同。来到温肯后,他在许多学生身上看到了初上大学的自己。他们害羞,不愿意参与,将答案藏在心里……每每这样,他总是耐心地给予鼓励,并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有趣。慢慢地,越来越多学生愿意参与讨论,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教育不是单方向的箭头。如果一个课堂不能引发学生的提问,老师只是走入教室照本宣科,那这不能称作一个好课堂。教育是双向沟通,我应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对我提出疑问。”他笑着说道。曾经的两条建议,在潜移默化间改变着他的授课理念与授课方式。以“鼓励”做肥料,灌以“自信”之水,害羞的种子终会开出耀眼的花。

虽然来到温肯后,他还未开展过案例教学,但他却对此充满期待。他愿意与学生一起深入分析某个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将课堂模拟为公司,与学生一同想象、各抒己见。“案例研究能够让学生真正了解到一个公司面临的问题,积累经验并互相学习。我希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各抒己见,想象自己就是公司的经营者,在讨论与模拟中找到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案。”

03 “在中国的经历让我难忘”

“中国与巴基斯坦保持着很好的国际关系,而且中国拥有理想的研究环境,这些因素让我对来到中国、来到温肯充满兴趣。”2020年,在巴基斯坦获得博士学位后,Yousaf就从其他人的经历中了解到了中国。两年后,他动身来到温肯,毅然决然将中国作为自己新的起点,并在这里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和巴基斯坦间的兄弟情谊。“中国人民很热情好客,我得到了很多帮助,这些暖心的举动让我难忘。”他这样说道。

来到温肯后,Yousaf时常对比自己在两国的经历。他惊叹于温肯的教育设施与校园环境,也会因学生的努力而动容。“每每商学院的走廊,我都会注意到,几乎每个座位上都有学生在坚持自习。自律、努力是温肯儿的闪光点。”对于现在,Yousaf很享受在温肯的教学生活,同时他也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能够继续在这里做感兴趣的科研,培养更多出色的人才。

文字 | 林孜励 王嫣燃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 | 项温蔚

初审 | 王智耀

终审 | Imran Yousaf 王舒

责编 | 媒体中心